1. 首页 » 社会服务

泡沫经济?什么是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什么是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01

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02

泡沫经济也总有破灭的一天,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03

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

04

泡沫经济威胁着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时上市公司也会受到打击。股价下跌后,其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会大大削弱,对股票或房地产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什么是泡沫经济

虚拟资本过度增长。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过实体经济价值,容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况。泡沫经济往往受到许多投机活动的支持,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他们的资产往往容易破裂,因此被称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起伏,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波动,而是指在社会资本过度集中和同一商品的重复销售导致过度投机之后,商品价格从商品价值发生根本性变化。

什么是泡沫经济有哪些特征

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泡沫经济的内涵界定述评

扈文秀/席酉民

(一)泡沫经济现有定义简介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以下是国内外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有些属于经济泡沫的定义而非泡沫经济)。

日本是一个饱受泡沫经济之害的国家,日本学者对泡沫经济的研究较深。日本金融学会会长三木谷良一认为,所谓泡沫经济就是资产价格(具体指股票与不动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经济(生产、流通、雇佣、增长率等)暴涨,然后暴跌这一过程。(注:[日]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金融专家铃木淑夫博士则认为,经济学所说的泡沫,是指地价、股价等资产的价格,持续出现无法以基础条件来解释的猛烈的上涨或下跌。(注:[美]j.k加尔布雷斯:《“泡沫”的故事—金融投机历史回顾(二)》,《改革》1994年第5期。)另据1992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的定义,“现实的股价和地价,如果超出经济的基础条件和理论价格而暴涨,泡沫经济也就产生了”。因此,泡沫经济的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我国学者陆家骝和凌江怀都认为,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经济增长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经济可以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或规模膨胀率,但这种增长或规模的膨胀是虚假的,对于提高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改进经济体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实际好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泡沫经济通常表现为房地产、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过高,大大超过实际经济运行中所具有的真实价值,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注:陆家骝:《论泡沫经济》,《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3月13日;凌江怀:《实物经济与符号经济的背离》,《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6期。)

丁焰辉则从虚拟价值的角度来研究泡沫经济。所谓虚拟价值是指当商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其社会需要规模的使用价值与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不成比例时,为达到供求的平衡和等价交换的平衡,该商品超过其价值的涨价部分。物品的虚拟价值通过物品的高价表现出,并与其等价物相交换,这样,在社会经济的统计上就存在着一个市场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泡沫部分”。(注:丁焰辉:《虚拟价值论》,《改革与战略》1994年第3期。)

熊良俊则认为可以接受这样的解释,即泡沫经济是由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导致一定范围内(区域或者是产业)以货币表示的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价值(生产、流通等)急剧上涨所带来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注:熊良俊:《泡沫经济及释义相关理论问题》,《金融研究》1998年第10期。)

泡沫经济不仅存在于实物经济之中,也存在于虚拟经济之中。陈文玲认为,无形的要素禀赋通过市场所实现的交换价格大大超过了人们的理性预期,一旦预期逆转,便形成虚拟经济的泡沫。泡沫经济实际上是指实物经济中资产的面值超过了资产的实际价值。(注: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

以上观点并未严格地对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加以区分,在作者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少数学者认为二者应该有区别,如乔炳亚认为,泡沫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是指房地产或股权的价格由于人为的炒作而超出其实际生产成本或实际价值的那部分价格,而泡沫经济则是由于价格信号的作用最终使资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经济。(经济)泡沫只能在资本市场上与房地产市场上产生。(注:乔炳亚:《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及其负作用研究》,《深圳金融》1998年第2期。)

归纳上述现有的关于泡沫经济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就泡沫经济的有关理论问题来说,当代学者在以下几点上还未能达成共识:(1)对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概念未能达成共识。多数学者都没有把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概念区分开来,而是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少数学者认为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对二者的内涵作了尝试性的界定。(2)对经济泡沫的理解未能达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经济泡沫指的是资产价格急速膨胀然后又突然破裂的动态过程;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经济泡沫不是指动态过程,而是指资产价格与内在价值(fundamental val-ue)的脱离部分。(3)对经济泡沫的发生载体未能达成共识。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泡沫的发生载体只能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的金融资产和不动产;而有的学者则认为经济泡沫的发生载体也可以是一般商品。

(二)经济泡沫的内容涵界定

1.经济泡沫的定义。我们认为,把经济泡沫看成是动态过程或者是不具有实物部分的成分其实并不矛盾,第一种定义的动态过程之所以会出现,归根结底还是资产价格和内在价值的脱离,是脱离部分膨胀并破灭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是否呈现膨胀、破灭的动态过程,与经济泡沫本身的存在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如果一种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就存在着经济泡沫。市场价格大于内在价值,存在着正的经济泡沫;市场价格小于内在价值,存在着负的经济泡沫(负的经济泡沫有人也称之为黑子)。只要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就能自由发挥作用,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就是常态。因此,经济泡沫是不可避免的。

2.经济泡沫的载体。泡沫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附着物,经济泡沫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同样需要附着物,这个附着物用学术术语来说就是载体。从以上的讨论可知,只要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经济泡沫。谁能想象荷兰的“郁金香的球茎”能成为大家炒作的对象。因此,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既可以存在于实物经济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经济中。既然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人们为什么通常都认为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是股票和房地产而不是一般商品呢?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产的需求特性不同。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真实需求是指为了自身的消费和再生产而形成的需求。而投机需求则是为了在买卖之中牟取利润而形成的需求。由于投机需求相对于真实需求来说具有交易成本低、不稳定和占用时间和资金少等特点,因此投机需求很容易搅起经济泡沫。在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当市场上存在虚假需求时,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必然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时就会产生正的经济泡沫。由于虚假需求最低为零,因此,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尽管在“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这一点上,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同,但由于人们购买房地产的需求有时是投机需求,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较一般商品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股票市场更具有特殊性,人们购买股票的需求绝大多数是投机需求,因此股票市场更容易产生经济泡沫,而且这种泡沫可正可负。投机需求取决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往往具有同向性,即看涨时大家都看涨,看跌时大家都看跌,这使得投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放缩效应。投机需求的放缩效应更加剧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第二,一般商品、股票和房地产的供给特性不同。不同资产的内在价值决定方法不同。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而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具有独特的内在价值决定方法。股票虚拟资本的内在价值等于一个按无风险资产的现实收益率计算而得到的相应预期收益的“幻想资本额”,即预期收益按无风险资产的现实收益率的折现值。股票的这种内在价值决定方法注定其内在价值是难以捉摸的。不仅股票如此,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即使是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内在价值也是多变的。内在价值难以确定或具有多变性是产生经济泡沫的条件之一。但由于一般商品的供给易变且供给弹性较大,因此在一般商品市场上即使产生了经济泡沫,这种经济泡沫也难以维持下去。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就不同了,股票和房地产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且缺乏弹性,这使得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的经济泡沫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得以维持。

综上所述,经济泡沫的发生载体集中表现在容易发生投机需求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

(三)泡沫经济的内涵界定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存有多种说法,除了许多学者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等同使用以外,有些说法极易与通货膨胀、商业循环、虚拟经济等概念混淆。因此,对泡沫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1.泡沫经济的定义。我们认为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一个国家的股市中存在泡沫的成分,但国民经济运行良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很低,我们能说股市中存在的局部“经济泡沫”是“泡沫经济”吗?显然不妥。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经济现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经济现象,不可混为一谈。

前面提到的泡沫经济被有的学者定义为:“由于价格信号的作用最终使资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经济”。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有三点不足:(1)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价格信号的作用”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2)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变大了、变多了就是泡沫经济,没有揭示出使局部的经济泡沫演变成全局的泡沫经济的主要诱因;(3)没有揭示出引起资源失配的真正原因。

我们认为,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种传导机制中,金融管理当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向全局的泡沫经济演变的主要诱因。对于这一定义可以这样理解:(1)引发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局部经济泡沫的存在在于虚假的市场需求,正是由于虚假需求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才造成资源失配,因此虚假需求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2)局部存在经济泡沫或者经济泡沫变大、变多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国家处于泡沫经济之中,从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需要一定的传导机制,在这种传导机制中,如果没有金融管理当局货币政策的失误,局部经济泡沫是不会引发全局泡沫经济的;(3)泡沫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虚假的经济繁荣现象,说它是虚假经济繁荣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泡沫经济时期的社会有效需求得到了过度刺激,也就是社会有效需求中存在大量虚假的成分,这样的繁荣是不实在的,迟早会破灭。

2.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泡沫经济,就是与实物经济的需求相比,货币经济增长过快,由此形成大量的虚拟资本,推动商品物价和股市价格的逐级攀升,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注:乔炳亚:《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及其负作用研究》,《深圳金融》1998年第2期。)还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泡沫经济。我们认为,这些解释容易与通货膨胀混淆,使人把泡沫经济等同于通货膨胀,从而引起误解。根据马克思的货币信用理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泡沫经济实际上是社会有效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求所引起的虚假繁荣现象,这种虚假繁荣现象往往伴随、但不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如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就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因为当时股价、地价和高档消费品的物价上涨被日元升值所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所抵消,使总体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现象。泡沫经济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因为这种通货膨胀是由虚假的社会有效需求引起。泡沫经济有可能演变成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一定都是由泡沫经济引起的。虽然通货膨胀带来较高就业率、物价上涨、甚至一定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有时与泡沫经济具有相类似的外在表现,但其导因是货币供需问题。当然,泡沫经济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泡沫经济出现之前和初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泡沫经济的滋生和发展可以起到催生和促进作用。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等价物,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使经济泡沫成为可能,经济政策的失误有可能使局部的经济泡沫演变成全局式的泡沫经济。

3.泡沫经济与商业循环。我国学者陆家骝和凌江怀把泡沫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状态解释。这种解释与商业循环有些类似。诚然泡沫经济对经济造成的后果有些类似于商业循环中的情形,但泡沫经济与商业循环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1)泡沫经济时期仅指经济上升的繁荣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时期是泡沫经济留下的后遗症,但这一时期本身不属于泡沫经济时期。而商业循环则包括四个阶段:萧条、复苏、繁荣与衰退,其中的繁荣阶段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状态。凯恩斯认为,商业循环变动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性变动,因此波动或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2)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在于局部的经济泡沫引起的虚假社会有效需求,而商业循环产生的根源在于投资的波动。在周期性的商业循环中,投资始终是真实社会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泡沫经济是可控的,而商业循环是不可控的。由于泡沫经济产生于虚假的社会有效需求,因此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可控性。而商业循环中的阶段更迭作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其演进过程在理论上是不可控的。人们的主观努力只能缩小波幅,减轻震荡,从而使商业循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4)泡沫经济是一种需求过剩的经济现象,而商业循环是一种供给过剩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是同局部的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拉动社会有效需求,属于特定时期特定范围的需求过剩行为。而商业循环则更多地表现为过剩的实物增长超出了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出现生产相对过剩。

4.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两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形态,实物经济是指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有形的物体运动与再生的过程。虚拟经济是与实物经济相对立的一个经济范畴,它产生于实物经济,又独立于实物经济,是在经济中独立运行的那部分以“无形”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如无形的商品、无形的货币、无形的资产、无形的市场,其要素禀赋的内核是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的劳动者,即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到来,虚拟经济将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主要经济形态,但虚拟经济并不等同于泡沫经济,这是因为泡沫经济既可以在实物经济领域发生,也可以在虚拟经济领域发生。当代经济的真实状态是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紧密相关和互动转化。不承认虚拟经济的存在是不对的,放任虚拟经济脱离实物经济过度膨胀,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进而引发泡沫经济也是不对的。因此,弄清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对于防范泡沫经济是十分必要的。

声明:本文由"麦兜兜"发布,不代表"叁陆信息"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360eip.com/soc/1586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