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概述
如何有效的进行预算管理
1、责任制
责任制是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2、例外管理
例外管理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如某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生产用刀具等用品特别节约,经过核查,是外方管理专家的非程序性采购造成记录的时间差和因非程序性采购造成的工作混乱、数量差错。这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节约。于是公司重新修正公布了新的采购控制程序,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3、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4、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预算管理包括
预算管理是指为确保国家预算资金规范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活动的总称。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针,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为重点,始终坚持以下原则:按批准的国家预算组织预算活动的计划管理原则;正确划分预算级次管理范围与权限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多种管理手段并用的原则;专业人员管理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预算管理渗透于预算工作的全过程,其任务和要求是:在预算编制阶段,应合理规划国家预算资金运行,实现内外双对应。[1]
中文名
预算管理
外文名
Budget Management
定义
确保国家预算资金规范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节等活动的总称
分类
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地位
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原则
责任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
涵义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目的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常见问题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过以下情形:
预算是财务部的事情,部门内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整天忙着销售、采购、生产等等事情还做不过来呢。
每年的预算目标管理层都决定了,各个部门就是分解目标,配合编制。
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指出,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战略化、系统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
(一)规划功能
企业的问题错综复杂,如果不预先规划,一旦问题发生,恐怕就难以补救。预算就是促使组织成员,对各项环境变数,事先加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的目标无限,但资源有限。因此,规划是一种选择过程,在各种替代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加以实施,达到企业最大的满足程度。
(二)控制功能
规划与控制是相对应的两方面,如果只有规划而没有控制,则规划易流于形式;如果只有控制而没有规划,则控制将没有依据。因此,规划与控制必须前后相对应,密不可分。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随时注意一切经营活动,是否背离目标?背离的行动是否可以容许?如何采取必要措施以导正行动,继续朝原定目标进行等。通过绩效评估及信息的有效反馈,可了解差异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纠正行动,以达成目标。
(三)沟通功能
员工参与预算编制,可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相互沟通以达成共识,减少未来执行的障碍。预算编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与意见,员工也可体会管理者对他的期望与态度,因此,经过沟通,相互了解,可促使员工努力达成目标。
(四)协调功能
如果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持己见,难免会造成计划与目标脱节或各部门步调不一致,此时只有借助预算,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工作,并统筹运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预算可迫使各阶层主管不断对外界环境加以审视及分析,从而拟定最佳决策,以适应瞬息多变的环境。
(五)激励功能
企业编制预算,应扩大参与层面,积极鼓励员工提供意见,促使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相结合,并顺利达成组织目标。预算目标应合理且具备可达成性,才能有效激励员工的潜力,预算的执行应配合奖惩制度的实施,如加薪、升职、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等,促使员工全力以赴,在满足员工个人的抱负时,达成企业目标。
三、预算管理的原则
预算原则是指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从而确保预算管理起到规划、控制、协调和考核的作用。预算管理过程中,通常要遵守的原则有:
可靠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当稳健可靠,加强各种风险防范。
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当先进合理,应当反映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预算水平。
完整性原则:凡涉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全部业务,都应当纳入预算进行管理。
统一性原则:按照企业统一的预算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进行预算编制,确保纵向可比性。
成本、效益相结合原则:只有实行预算管理所取得的效益大于实行预算管理所导致的成本时,预算管理才有意义。预算管理成本包括预算执行成本和预算管理的风险成本等;预算管理效益由预算管理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节约的管理成本和实行预算管理直接带来的直接效益(如运营期间成本费用的降低,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等组成。
四、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很多,有的模式以销售为核心、有的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有的以成本为核心、有的以利润为核心,还有新近出现的以EVA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基于战略地图的预算管理模式等。
如何选择预算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在实施预算控制时面对的最大问题。一般普遍认为没有所谓的最优模式,每个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五、预算管理的内容
预算管理的内容体系是预算目标的具体体现,它通常由业务预算(也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也称长期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四大部分内容组成,如图18-1所示。
图18-1预算管理内容示意图
六、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六种,即: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与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不同的预算项目可以利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同一种预算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预算项目。比如收入预算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成本费用预算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可以采用固定预算,而对费用预算的编制,以零基预算法为主,确保费用支出的合理。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两大类。
1.增量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指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基期项目及数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增量预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是:(1)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2)原有的各项业务都是合理的。
增量预算方法的缺点是当预算期的情况发生变化,预算数额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2.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
应用零基预算法编制费用预算的优点是,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但其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固定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
1.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固定预算法存在适应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点。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2.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系列预算方法。
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弹性预算法所采用的业务量范围,视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相关的业务量范围。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可靠性。
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②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运用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基本步骤是:
(1)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
(3)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4)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
弹性预算法又分为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具体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测算预算期的成本费用数额,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根据成本性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y=a+bx
其中,y表示某项预算成本总额,a表示该项成本汇总的预算固定成本额,b表示该项成本中的预算单位变动成本额,x表示预计业务量。
公式法的优点是便于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但是,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必要时,还需在“备注”中说明适用不同业务量范围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动费用。
(2)列表法
列表法是在预计的业务量范围内将业务量分为若干个水平,然后按不同的业务量水平编制预算。
列表法的优点是: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是,运用列表法编制预算,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补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三)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可分为定期预算方法和滚动预算方法两大类。
1.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作为预算期间编制预算的方法。
采用定期预算法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但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预算管理。
2.滚动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按照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
(1)逐月滚动方式
逐月滚动方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
按照逐月滚动方式编制的预算比较精确,但工作量较大。
(2)逐季滚动
逐季滚动方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季度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季度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
逐季滚动编制的预算比逐月滚动的工作量小,但精确度较差。
3.混合滚动
混合滚动方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以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
这种预算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对近期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的特征。
声明:本文由"麦兜兜"发布,不代表"叁陆信息"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360eip.com/soc/14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