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定义?货币定义
货币定义
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扩展资料: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的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
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中学课本当中,货币的本质一般被认为是一般等价物。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何可充当一般等价物?
以下是过去关于货币本质的债务论说法,即他们认为货币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种债权,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纰漏,无法回答发行者借入的权益为何,如何偿还等基本问题。
以下内容详细列出了过往人们对货币本质不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解释:
债务货币就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币(FiatMoney)系统,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货币化”的债务所构成。
美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美元在债务产生的同时被创造出来,在债务偿还的同时被销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都是一张债务欠条,每一张欠条在每一天里都在产生债务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地增加着,这些天文数字的利息收入归谁呢?归创造出美元的银行系统。
债务美元的利息是原有货币总量之外的部分,必然要求在现有货币总量之外再创造出新的债务美元,换句话说,人民借钱越多,就必须借更多的钱。
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垮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
债务的货币化乃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的倾向资源来满足当时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寅吃卯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在货币的本质没有得到确认前,债务货币的说法有其合理一面,它解决了无商品价值的纸币和商品的交换问题,即回答了为何纸币可以购买商品的问题。但是纸币虽然和借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作为借条,偿还的物品通常不得少于借入的物品,这与纸币普遍存在的贬值现象相矛盾。(如果把“A卖给市场5个鸡蛋”看作是“借给市场5个鸡蛋”,他卖鸡蛋得到的纸币看成是借条,那么当他要求市场偿还时。
即他使用这些货币时,他应该得到至少5个鸡蛋,如果考虑利息,他应该得到更多。但现实是由于纸币的贬值,A之后将无法用他先前卖鸡蛋得到的货币再买到5个鸡蛋(从长期看纸币总是逐渐贬值的)。
此外,作为借条,借出方总是希望借入方尽快偿还物品,如果纸币是借条,那么纸币的拥有者就会尽快希望从市场买入实物,即把钱用掉,这和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流动性偏好”相矛盾,即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更喜欢持有货币而不是实物商品。
但货币债务学说最大的缺陷还是其无法解释商品之间的交换问题,既所还非所借问题,买入(借入)的是A,卖出(偿还)的却是B,而货币最根本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之间的交换。
所以,货币和债务存在本质的区别。
非债务货币,相对于纸币而言,都是错误理解货币本质的产物。某些实物货币,以金银货币为典型代表。
这种货币自身含有公认的价值量,但它同样是契约的产物,它的商品价值通常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但是由于自身商品价值的存在,它包含双重身份:货币契约和担保物,用于担保的价值即是实物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但一般是非完全担保。
这种担保可以给人们提供心理保障和价值保障,当货币的契约价值降低时,现存的商品价值可以支撑并部分弥补损失。实物货币由于存在自身的产量问题,无法满足社会日益扩大的交易规模和物质产出,必将演化成形式货币,即早期学者所言的“债务货币”。
形式货币在发行时,由于引进了国债作为担保等记账形式,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类同于债务,但其实只是约束纸币发行者的一种手段,即纸币发行者并不创造价值,他只是受人民的委托来发行货币,他理所当然不应该把这些纸币当成自己的财富。
另外通过债务的方式来发行货币,也反映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本身可以没有商品价值这一客观事实。货币的流通存在发行和回笼一对反向操作,但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持续性,总有一些“在路上”的货币,这些“在路上”的货币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它的数量即货币的需求量。
“如果所有银行的贷款都被偿还,银行存款将不复存在,整个货币流通将会枯竭。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想法。我们(美联储)完全依赖商业银行。我们货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无论是现钞还是信用,都必须有人来借才能产生出来。
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信贷)制造出足够的货币,我们的经济就会繁荣;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衰退。我们绝对没有一种永久性的货币系统。当人们抓住了整个问题的关键之处,我们(货币系统)可悲的荒谬之处,以及(美联储)令人难以置信的无助,就会变得如此明显。
货币是人们最应该调查和思考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在于,除非人民广泛地理解这个(货币)系统并立刻采取措施修正它,否则我们现在的文明将会崩溃。”——罗伯特.汉姆费尔,美联储亚特兰大银行。
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的人民币则介于二者之间。尽管人民币也存在着“债务化货币”的成分,但就其主体而言,仍然是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与服务的度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
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货币的本质: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
扩展资料:
货币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
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参考资料:货币-百度百科
什么是货币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1、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
2、价值尺度:是指用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
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执行的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象征从而被贮藏
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多种,
1、是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把货币仅仅定义为现金,对于经济分析而言是过于狭窄了。因为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领域中与现金一样,都可用以支付所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如果我们把货币定义为现金,那么我们就难以把货币与人们所进行的全部购买活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因为货币与购买相关联,才使货币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必须把可开列支票的存款与现金一起包括在货币的定义之中。
2、货币的另一种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从而把货币与股票、债券、不动产等相混同,那么在经济分析中就无法界定货币的基本特性。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3、货币的第三个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
拓展资料:货币来源于古代的物物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实物货币,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声明:本文由"麦兜兜"发布,不代表"叁陆信息"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360eip.com/soc/14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