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由来及历史?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详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最初的创始人不详,而辽南皮影戏的创始人是黄素志。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有很多传说。相传,孔子周游列国讲学,由于相貌丑陋,弟子利用车子,将外面用布围住,隔帘讲书。有人认为皮影起源于巫术。"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
汉武帝因为思念死去的爱妃,请术士李少翁招魂,于是李少翁在晚上架起一个布幕,点上灯火,布幕上就出现了一个女子人影,好似已故李夫人形象,而汉武帝则坐在另一边帐上看,因而得以解思念之苦。还有相传在西汉文帝刘恒时,宫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树叶做人形,映在窗上表演,于是将"光"和"影子"的关系并加以利用。也有人认为皮影与宗教的兴起传播关系密切,皮影起源于佛教。"
随着隋唐僧人从天竺取回佛经,中国进入第二次佛教传播高峰。一些弘扬佛法者,借鉴了皮影的说唱艺术,即把佛经编成"变文",类似今天的顺口溜。把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制成影人,通过演唱,在民间推广普及佛教。"等等。
关于皮影起源的传说,民间有数十种,虽无确切的史料考证,却也透露出皮影戏和一些民俗事象的亲密关系。
皮影戏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皮影戏产生准确的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时间上有"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以及"宋代说"。从史料来看,皮影戏应于唐代末年兴起,宋代走向真正成熟的表演艺术成为大众接受的娱乐形式。
唐代的梁锽所著的《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一人在梦中。"梁锽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人,他这四句诗,反映了木偶制作的特点和表演技艺的高超,说明唐代已有了木偶戏。 实际上此时类似真人的木偶戏表演与后来的皮影戏表演还是有所差别,但是木偶戏与皮影戏都是傀儡戏的一种。
北宋之前并无成熟的皮影表演,而北宋时期有人为了使说书形象化,创做"影人",故事题材围绕三国故事的影人表演产生了。"故老相乘,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迺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历代无所见。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汴京富裕人家中已有演出影戏的情况,其内容是三国故事,影戏内容与形式都很吸引人,由此可见表演的形象性。"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万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北宋后期出现了固定的表演场所,聚众演出。此时傀儡已与影戏完全独立开来。"诸门皆有宫中乐棚,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北宋灭亡,金朝不仅掠走北宋皇帝,后宫诸人,更使大量影戏艺人北迁,"二十五日……,金人求索诸色人,金人来索御前祇侯方脉医生,教坊乐人、内侍官四十五人"一部分押至今黑龙江地区,一部分可能留在燕山一带,北京、河北地区皮影流传开来。不仅将皮影制作工艺迁移至北方,更使得皮影艺术传播人群得以扩大。
南宋皮影戏进一步发展,皮影造型的基本原则以公忠和奸邪加以区分。"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其话本与讲史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有固定的演艺场所,演出颇受欢迎,场面热烈。"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元代初期对民间艺术采取限制,文化上有一系列的禁令,对皮影发展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元杂剧的影响,并且伴随战事流动传向海外,波斯、爪哇、缅甸等国。并且在民间有流动的以乐器参与表演的影戏班子,1953年山西孝义张家庄,出土的元代古墓口两侧绘有纸窗、人影、坐骑等壁画八幅,并书有'乐影传家,共守其职'字样。
明初大移民,南民北迁。永乐年间,江南殷实大户北迁,江南文化也传播到北方。皮影的发展也随之迁移,在北方地区扩大影响。明代后期,涌现大量诗人、诗词,文艺戏曲及小说证明影戏的活跃发展。
清代皮影戏进一步发展。清中期受到白莲教影响,一度被禁,清末再度活跃。《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尤三姐与贾琏的对话就提到了皮影:"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不仅如此,皮影更是传播远至欧洲。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阿罗德,曾把中国影戏的全部形式及其制作方法带到了法国,并在巴黎公开演出。德国十八世纪文坛的巨人歌德曾在一次展览会上把中国的影戏介绍给德国的观众。
到清末民国初年,皮影戏达到历史上的空前鼎盛,不仅有商家组建的戏班,富豪之家办养的家班,王宫府院有专门的影戏班与影戏演员,"影戏茶馆"也兴盛起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一度是班社如林,演出如云。
中国皮影的保护和传承
早在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届会议决定,将具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大连的复州皮影戏早就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了。
但是大连皮影人也面临艺人年龄老化、传承人缺乏的困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皮影保护与传承之路,让皮影能走进剧场,走进学校,走到老百姓身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文化记忆留住,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皮影在当代能够焕发新的青春和光彩。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叁陆信息"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360eip.com/soc/158284.html